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温姓
更新时间:2024-03-29 04:46:44
姓氏起源
郡望堂号
家乘谱牒
迁徙分布
拼写规则
取名规则
QQ头像
其他
姓氏名人
  •  温姓来源
    温姓起源
    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他的儿子叔虞于唐,号唐叔虞。唐叔虞的后代被封于温(今河南温县),其后代子孙遂以封地名命姓,称温姓。
    出自?姓。周初,苏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温。公元前650年,温国被北狄人攻灭,国君温子逃往卫国,称为温氏。后来晋国攻灭狄人,温就成为晋国大夫?至的封邑。当时?至在鄢陵之战中指挥晋军打败楚军,成为晋国执政大臣,?氏一家三族权倾朝野,引起其他晋卿的嫉妒。晋厉公对?氏专权不满,早就想找借口除掉国中的这些强宗大族。有一次,晋历公带着群臣打猎,?至打着一头野猪,派人给历公送去,却被历公宠幸的寺人孟张夺去,?至一怒之下射死孟张。晋历公对此大为恼火,说:“这家伙欺负到我头上来了!”决定除掉?氏。这个消息被?氏知道了,??便主张先攻杀历公,?至却认为宁可被杀也不能犯上作乱。结果历公纠合了一批与?氏有怨仇的臣子灭掉了?氏。?至的子孙中有逃到国外的,以封邑命姓,称温姓。
    出自己姓。是上古颛顼帝高阳氏的后裔。
  •  温姓郡望堂号
    堂号
    “三公堂”:唐朝时,温大雅(温彦宏)为礼部尚书,封黎国公。其二弟大临(温彦博)为中书令,封虞国公。三弟大有(温彦将)为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
    郡望
    平原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现在山东省北部平原县一带。
    太原郡:战国时秦置郡,治所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
    汲郡:晋代时置。相当于现在河南省汲县一带。
    清河郡:汉高帝时置。相当于现在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  温姓家乘谱牒

    浙江常山温氏宗谱三卷,(明)陈辅始修于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市同弓乡山明村。

    全国温氏家谱,(清)温藏麟、温成泰等修,清顺治十二年~咸丰十年(公元1655~1860年)手写本。现被收藏在新疆大学图书馆。

    香港新界粉岭龙头温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手写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香港新界西贡豪涌温氏族谱,著者待考,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温氏东支族谱,(清)温璞温、瑗纂修,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西祁县温氏家谱二卷,(清)温秀容校定,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西省祁县文物管理所。

    福建漳州龙溪太原堂温氏衍派族谱,(清)温克忠修,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福建漳州龙溪太原堂温氏衍派氏族谱,(清)温献琛钞,清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江西宁都温氏家谱八本。(清)温亨如纂修,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忠武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

    万芭温氏族谱五卷,前编两册,后编三册,著者待考,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太原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

    湖南浏阳温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忠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七卷。

    江西宁都温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忠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今仅存第二~四卷、第六~七卷、第十~十一卷、第十三~十四卷。

    江西宁都温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忠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残本。

    温氏族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江西省图书馆。

    山西石城太原堂温氏重修家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今仅存第二卷。

    四川新都温氏余庆堂族谱十卷,(民国)温兴恕等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成都天章石印社石印本十册。

    温氏余庆堂族谱十卷,(民国)温兴玉等编辑,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石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四川新都温氏庆余堂族谱十卷,(民国)温兴玉等纂修,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成都天章石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图书馆。

    陕西关中温氏族谱,(民国)温良儒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铅印本一册。

    陕西关中温氏族谱,(民国)温良儒编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西北农学院图书馆、陕西省汉中市图书馆。

    江西万载温氏族谱六卷,前编、后编各一卷,(民国)温明照主修,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铅印本九册。

    河南洛阳唐村温氏家谱,(现代)温保善、温如圣等纂修,1963年手抄本一册。

    河南洛阳唐村温氏家谱,(现代)温保善等纂修,1965年手抄本一册。

    浙江常山温氏宗谱,著者、年代待考,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同弓乡山明村。

    台湾温氏大族谱,(现代)温万宝等编修,始修于民国六十四年(公元1975年),重修于民国八十四年(公元1995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台湾省台北市温氏宗祠、新竹县温氏宗祠。

     

  •  温姓迁徙分布

    温氏枝叶繁茂,玉树临风,约从晋代开始,从河南、山西等中原地区向全国各地播迁,近现代以来,不少温氏族人频频向海外迁徙,从而形成了分布于海内外的温氏。

    历史发展

    先期的温姓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中部,主要集中于河南、山西地区。西周初,温人一支向西迁到甘肃祁连山,与月氏人相遇,成为月氏人中的温部落,再往西迁的温人在新疆南部建立了温宿国,成为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汉朝初,温姓已经在山西太原形成望族,在华北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汉代的常见姓氏之一。

    汉、晋、南北朝以后,我国北方战乱频繁,北方地区温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口急剧减少。一部分人向西北迁移,一部分人与中原其他姓氏一样,为避战乱,纷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最终成为南方的著名姓族。

    宋朝时期,温姓大约有2万人,这一数字不包括外族统治下的北部和西北地区的温姓。温姓为宋朝的小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广东和福建三省。南北温姓人口几乎各占一半,全国形成了中原、粤闽两大块温姓人口聚集区。河南为温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温姓总人口的50%。

    明朝时期,温姓人口激增,大约有近14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上升为明朝第一百一十一位姓氏,这一数据包括了北部和西北地区的温姓,因此温姓的人口急剧上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山西,这两省温姓大约占温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陕西、浙江、广东三省。江西为温姓第一大省,约占总温姓人口的46%。全国形成了北部晋陕、南方粤赣浙两大块温姓人口聚集区。宋、元、明期间,其人口的流动主要由中原向西北和向东南两反向移动,初步形成了南北温姓分布的局面。

    当代分布情况

    当代温姓的人口已达到190余万,排在全国第一百零四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温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江西两省,大约占温姓总人口的39%,其次分布于四川、福建、山西、河北、河南、浙江、山东,这七省的温姓又集中了34%。广东居住了温姓总人口的25%,为温姓第一大省。全国已形成粤赣闽、四川和华北三块温姓人口聚集地区。温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粤赣闽台、广西东部、浙江南端、湖南温南部、川I甘青交界地区、陕宁北部、山西大部、内蒙古中部、京冀西部,温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24%以上,最高可达1.1%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19.4%。该地区居住了大约52%的温姓人群。在青海湖以西的其他地区,温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08%--0.24%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国土总面积的48%,该地区居住了大约46%的温姓人群。

    海外温姓人口主要分布于东南亚。

  • 姓氏 大陆 台湾 香港 澳门
    wēn Wen Wan Wan
  •  
      温-Wen-双字名应避免全用en韵母或阴平调的字。-最好不全用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名的意义与"温"字的"温暖"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您的姓氏笔画为13画。  
     
  •  
     
      
     
         
      QQ头像使用方法
    把鼠标放到上面的一个QQ头像图片上,点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把QQ头像保存到桌面上,然后点击QQ面板的“菜单”→“设置”→“个人设置”,这时就进入QQ的“个人设置”面板,然后在QQ头像右边点“更改”→选择“本地上传”→选择你刚保存的头像→最后点“确定”,这在你就拥有了超个性的QQ头像了,赶快试试吧。
    只有QQ会员或QQ等级在16级以上的用户才可以使用QQ自定义头像!
     
     
  • 字辈排行

    广西贺州市八步桂岭温氏字辈:“启迪维家世/克诚祖有光/鸿猷兵骏业/善念起麟祥/忠信宜为主/才能尚自强/仁和微寿永/亦盛庆荣昌/”, 广东粤东温氏字辈:“叔虞始封唐太原始发祥有晋乃南渡忠武著建康江石再迁播岭表显荣光箕裘节济美种族日蕃昌贤豪相继起富贵海天长宗团期永固奕祀庆流芳”。

    广东翁城、长宁(新丰)温氏字辈:“大所道秉观能以正立定乃汝则必福景玉树宝文可泰锡晋仁敬子惠奕世永庆”。

    广东新会温氏字辈:“周中有郁良自东廷绍邦孔象文仲宣芳龙光克(得)振奕世传扬连成显达永长祯祥”。

    广东揭西温氏字辈:“世运登熙启大明卜贤扬俊庆皇灵日新应会希先圣充受恩嘉耀祖庭”。

    广东清新太和镇、太平镇、高田镇温氏字辈:“德若斯云大超光奕世连朝廷立过仕定必安邦先贤良君子志英雄佐国家勤中能俭事乐业定荣华”。

    广东清新沙河、新洲、太平、三坑、山塘、浸潭温氏字辈:“魁子贞信国作述诒谋善光华衍庆长宏基崇远厚兴发大超常”。

    广东清城源潭镇联塘、联安温氏字辈:“科缉清远长安邦定国会明亮日月新时照五方……”

    广东阳东温氏字辈:“发良衍贤先秀挺习启振绍其祥传来世代昌荣宗开大业兰桂满朝香”。

    广东新峰(普宁高埔、船埔)温氏字辈:“子景上千仲明尚大时尔学士宗祖荣昌习文演武奕世名扬贤才蔚起端振纲常诗礼守训首义有方德尊爵贵品正客庄运逢交泰斯际期堂”。

    广东廉江长山镇、塘蓬镇、长沙垌、大坡村、博白县、石岭水尾外村、陂波、凉伞树下、林松、防城、宁明温氏字辈:“永定登科贤才□昌生全用世积厚荣光家声远振国泰民安学业蔚起经济其祥”。

    广东廉江营仔镇、横山镇温氏字辈:“上清新肇玉广裕其德明文章成锦秀永世达朝庭”。

    广东花都北兴镇温氏字辈:“良三文清学其心国庆荣光宗隆德业耀祖显声名美盛求开创贤才贵守成传为长发达立定永章程”。

    广东花都狮岭镇温氏字辈:“启良道君庭安全万福成和习文章远德厚应荣兴”。

    广东澄海温氏字辈:“勉汝志于学良思益友亲文章华国士猷烈经邦臣祖德千年远宗功百世新子孙永济美荣耀庆恩伦”。

    浙江平阳温氏字辈:“大业垂青简,端从正学昌……”。

    浙江苍南及平阳麻步水头等字辈:“盛乃钦梧钜奕,怀兴作在经 ,启智文章美”

    江西万载温氏字辈:“宗良(克)尚玉温思廷嘉润(和惟)春圣世文光大英明俊秀伦天开奇彩凤人萃瑞祥麟桂茂香傅远兰芳枝永新景运同元泰朝家代作宾”。

    江西上高温氏字辈:“学成日心明”。

    江西广昌温氏字辈:“传家秀典木”

    江西于都温氏字辈:“思时彦国定"

    江西赣州石城本隆公祠温氏字辈:……荣宗杨祖美,尊德益刚前……

    江西赣州石城高田字辈:.....顺世永昌华光.....

    江西赣州温氏字辈:“肇基圣贤事业,陶成将相经纶,庭闱聚贵褒美,家国文光运,儒为盛世珍,见龙呈瑞至,彩凤绍书新,际会升平景,恭逢礼乐彬,太原祖泽远,秀发万年春“。

    山东临朐温氏字辈:“士大京佃邦明志”。

    山东莱西温氏字辈:“世正立吉远广华继续长”。

    山东冠县温氏字辈:“金玉魁贵传家之宝”。

    四川达州温氏字辈:“停美秀作国珍”。

    湖北钟祥温氏字辈:“大文天德广兴后勇传加”。

    贵州织金温氏字辈:“永兴德业在(再)朝中文美纯修万事丰”。

    云南昭通温氏字辈:“武必听朝廷仕正国太平光宗照远祖永久现麒麟”。

    重庆梁平温氏字辈:“庆贤良学仕传家远富贵发吉祥”。

    山西温家楼温氏字辈:“友仲玉昌学志远”。

    内蒙古包头温氏字辈:“国……月德宝锁明建”。

    菲律宾苏禄东王回族温氏字辈:“秀士希庆宗绪克昌守先延泽长凿骑祥”。

    辽宁温氏一支字辈:“进(贤)光(明)斗(星)祥朝王(旁)绍守震祖学传天兆家继昌玉会永广长兴”。

    温氏一支字辈:“世温厚仲立传家国开宗贤乃道之宝儒为席上珍”。

    温氏一支字辈:“全秀永在海(树)志”。

    温氏一支字辈:“贤豪相继起富贵海天长”。

    温氏一支字辈:“庆广洪兴永智多富德清盛金荣桂景宝国凤连鸣”。

    江西(瑞昌、九江)、湖北(广济)温氏字辈:“邦基周盛世,景运育[6] 英才,文采辉云汉,宏图起镜台。”

    江西温芳源温氏字辈:“远公宏浙派,肇庆自芳源,世发莲华秀,宜知厚本根。”

    江苏丰县温氏一支字辈:“世守祖宗法,永尊宽厚全,成新存友爱,立志扬先贤。

    重庆黔江及湖北咸丰字辈:天启景运,仁智昌熙,扬名显祖,学盛能力等二十四字,也就是温朝钟家乡,原来为十字字辈,“大明然应尚,良宇秀朝庭”即现在的“天”字辈为首对原来的“尚”字辈

    贵州兴义温氏一支字辈:荣仲志德光昌,连科甲第岗强,学富吉登金鼎,万世兴隆名扬。

    安徽太和三塔温氏一支字辈:奎克兴修成 长远有财发(因家谱遗失 不知对否)

    广东广宁县洲仔镇温氏一支字辈:苍福昆山桂,英华大可观,文章传奕世,勋业建朝端。

    河北廊坊大城温氏一支字辈:锦似如玉,学崇德守,世福永延,励泽家庆。

  • 温碧霞,温峥嵘,温岚,温兆伦,温流,温升豪,温明娜,温裕红
诗词网(shici3.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邮箱:  联系方式:

Copyright©2009-2021 诗词网 shici3.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19006478号-5